德甲汉堡世界排名/中超 足协杯/365体育备用网址/米乐体育

010-82893855
您的位置:首頁 > 一二資訊 > 一二動態
一二動態

【愛】是情感,也是信仰

添加時間:2012-02-14 11:53:48   瀏覽次數:450  

2011年的情人節,注定很不平常,無論你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一群人,因為我要跟你分享兩封信。

第一封信,是一個預備殺人的人,在殺人之前,寫給他姐姐的。

第二封信,是一個無辜遇害人的弟弟們寫給那殺人者的親屬的。

第一封信(節選):

“……在你讀到這封信時,我大概已不在人世了。牢記:不要讓美國這邊敲詐錢財。我早有這個意思了,但一直忍耐到拿到博士學位。這是全家人的風光。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人生四大目標,我都已嘗過。人的欲望是沒有盡頭的。在美國雖然吃穿不愁,但上邊有大富人,跟他們一比,我還是個窮光蛋。我對男女關系已有些膩煩了,近一步我對我攻了10年之久的物理已失去興趣……我今天到這一步,也可以說是有父母的過錯在內……不要讓下一輩得知我的真相,否則對他們的將來不利。”

第二封信(節選):

“我們經歷了突發的巨痛,我們在姐姐一生中光輝的時候失去了她。……當我們在悲傷和回憶中相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家人,并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個周末你們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驚的。安(女副校長)相信愛和寬恕。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的是要分擔你們的悲傷,也盼你們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在這痛苦的時候,安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愛的。我們知道,在此時比我們更感悲痛的,只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愿和你們共同承受這悲傷。這樣,我們就能一起從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會這樣希望的。”

是的,這是寫于1991年11月1日下午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系的中國留學生盧剛校園槍殺案前后的兩封信。由劉燁主演的電影《暗物質》,就是根據這個著名的事件拍攝的。遺憾的是那個電影并沒有轉達出安所懷抱的那種愛。也許,導演對盧剛的世界是熟悉的,而對安的世界卻是陌生的。又或者,導演對盧剛的那種恨是熟悉的,而對安的那種愛是陌生的。

一個物理學的研討會沒開多久,盧剛突然站起來,從風衣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槍,對準他的導師、師弟和另一個教授,將子彈連連射向他們。然后他奔向二層樓,開槍打死了物理系的系主任。隨即他又回到那間教室,向已經倒下的三個人補了幾槍。接著他奔向行政大樓,闖入副校長安·柯萊瑞博士的辦公室,朝她的胸前和太陽穴連開兩槍。安的助理也未能幸免。盧剛舉槍殺死了自己。

我們讀到的首封信,就是盧剛在這一天的上午寫的。

我們讀到的第二封信,就是柯萊瑞博士的弟弟們,在她死去之后寫的。

安·柯萊瑞博士出生在中國,是一位傳教士的女兒。安是這所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也是很多中國留學生的導師。一直以來,沒有孩子的安,對待中國留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然而,她卻死在接受她幫助很多的人手里。

11月4日,柯萊瑞博士被宣布為腦死亡。也就是說,已經沒有了搶救的必要。所有的維生設備都被拿走,三個弟弟親眼看著姐姐衰竭下去,呼吸停止。他們在巨大的悲傷中,圍著姐姐的遺體祈禱,然后寫下了這封致盧剛家人的信。

他們說,他們擔心盧剛的家人會因為盧剛是兇手而遭受歧視,也擔心盧剛的父母在接過兒子的骨灰時會過度悲傷。所以,他們寫了這封信,希望這封信能給盧剛的家人帶去一些安慰。

他們竟然這么做。難道他們不憤恨嗎?難道他們不憤怒嗎?此時此刻,哭喊,乃至在哭喊中詛咒,不是他們應該有的反應嗎?但是,他們卻沒有。他們不只是沒有憤恨和詛咒,而且還以同感和同情的心,去安慰對方,去分擔對方的悲傷與悲痛。

在安的葬禮上,三兄弟專門走到中國留學生中間,與他們握手,交談。因為他們深知留學生內心的負疚與不安。真誠的微笑,流露的是心中的諒解與寬恕。許多女生都哭了,許多男生也哭了。

主持葬禮的牧師說:“如果我們讓仇恨籠罩這個葬禮,安的在天之靈是不會原諒我們的。”

之后,三兄弟把安的遺產全部捐給了學校,學校用這筆錢設立了一個外國留學生心理研究基金。而盧剛的后事,也得到了妥善而周詳的安排。

那么,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呢?對于傷害自己的人,他們為什么不去復仇,反去關愛呢?

安的好友瑪格瑞特教授的回答是:“這是因為我們的信仰。在這個信仰中,愛高于一切,寬恕遠勝過復仇。”

是的,對于基督的信仰者來說,愛上帝,也必定愛那些跟自己一樣由上帝而獲得尊貴地位的人,即便那是一個罪人。對于基督的信仰者來說,為復仇的心所勝,就是為惡所勝,一旦為惡所勝,就把生命降低了。

 

16年后,也就是2007年的4月16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一起韓國留學生趙承熙槍擊案。跟盧剛一樣,趙承熙在開槍打死32個人之后,也開槍打死了自己。

但是,在之后舉行的守夜祈禱會上,人們點亮了33根蠟燭,他們要為33個生命祈禱,他們既要為那32個受害者祈禱,也要為那一個加害者祈禱。

主持這個守夜儀式的牧師說:“這里的每一根蠟燭都象征著一個生命,它們現在都很平靜,我相信他們都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息。當那位兇手在開槍的時候,我相信他的靈魂在地獄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靈魂在一起,他也是一個受傷的靈魂”。

在4月20日中午舉行的悼念儀式上,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放飛了33個氣球,喪鐘敲響了33下。

21日,學校在廣場上安放了33塊悼念碑,每塊悼念碑旁都有鮮花和蠟燭,都留下了紙條。

在趙承熙的悼念碑下,有兩個紙條這樣寫著:

“希望你知道我并沒有太生你的氣,不憎恨你。你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和安慰,對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愛都包含在這里。勞拉”。

“趙,你大大低估了我們的力量、勇氣與關愛。你已傷了我們的心,但你并未傷了我們的靈魂。我們變得比從前更堅強更驕傲。我從未如此因身為弗吉尼亞理工的學生而感到驕傲。愛,是永遠流傳的。艾琳”

這時我哭了。對著電腦,我流了淚,不止是因為感動,也不止是因為震撼,還因為,借著這件事,我一下子就看清了生命的真相,也看清了愛的真相。

已故學者余虹先生針對趙承熙事件,寫過一篇很好的文章《有一種愛我們還很陌生》。

有一種愛,我們很陌生,所以我哭。

聽說馬家爵被槍決之后很久,他的骨灰都留在那里,沒人去取,甚至他的父母也沒有去取。因為在他的家鄉,他的家庭已經為此背上了惡名,倘若再把他的骨灰帶回老家安葬的話,他的家人擔心,這個家庭恐怕會因此遭受更多的歧視和咒罵。

我們習慣了為受害者流淚,不會為加害者流淚。因為在我們的意識里,只有受害者是不幸的,而加害者是死有余辜的;只有受害者是受傷的靈魂,而加害者不是,他禽獸不如。

但事實卻是:他仍然是一個生命,而且是尊貴的生命。而生命高于一切,既高于敵我的區別,也高于善惡的區分。

一個生命的凋落是令人悲傷的,然而,一個生命的墮落也是令人悲傷的。不僅因為墮落的生命也是尊貴的生命,還因為,受害者是被惡所傷害,而加害者是被惡所奴役。被傷害是不幸的,而被奴役,也是不幸的。

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并且為迫害你們的禱告。這樣,你們才可以做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叫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他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么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假如你們只善待那些善待你們的人,有什么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會這樣做。”

生命就像暗物質,如果上蒼的光輝從來沒有照耀過它,它自己怎么能夠發出光來呢?就像黃昏里的那棵石榴樹,如果夕陽沒有照射它,它的枝葉又如何能夠閃閃發光呢?如果沒有那萬愛之源綿綿不斷地供給與充滿,他們和他們,又怎么能夠既愛那個受害者,又愛那個加害者呢?

這時我就祈禱說:上蒼啊,他們因為愛你,連那不可愛的,也一并愛了;連那本該恨的,也一并愛了。為此我贊美你。你創造了萬物,也創造了愛。你是應該贊美的。

 

盧剛為什么殺人?趙承熙為什么殺人?馬家爵又為什么殺人?而且殺的都是老師和同學?原因可能很多,但歸結起來,其實只有一個:因為恨。

根據有關報道,盧剛在殺人之前,與老師、同學乃至學校的關系,都處在緊張的狀態。與導師齟齬,找工作不順利,寄予很高期望的論文沒能獲獎。這些都使他感到失敗,而失敗又使他心生怨恨——怨恨老師,怨恨同學,就如他在信中寫的:“……我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死也找幾個墊背的。”

那么趙承熙呢?

趙承熙在遺書中寫道:“你們要什么有什么。光有賓士轎車還不夠,你們這些被寵壞了的家伙,有了金項鏈還嫌不夠,有了伏特加酒和白蘭地酒還嫌不夠,你們放浪形骸還嫌不夠。”

在錄像帶上他還說:“你們原本有1000億個機會可以避免今天這種下場,卻把我逼到墻角,讓我只剩下一個選擇,這是你們自己決定的。”他還說:“我死得像耶穌基督一樣悲壯,得以啟發后世的弱者和弱勢族群。”

那么馬家爵呢?

馬加爵在回答記者的采訪時說:“恨,反正那段時間真的是很恨他們。┅┅他們不光說我打牌作弊,而且說我平時為人怎么怎么樣。他們說的與我一直以來想像中的自己很不同,我恨他們。┅┅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恨。必須要做這些事,才能泄恨,至于后果是什么,沒去想。”

在遺書中他還說:“我決定給那些歧視窮苦人蔑視窮苦人的人一個教訓,我決定給那些無情踐踏殘忍蹂躪窮苦人人格尊嚴的人一個教訓。”

很顯然,盧剛把人生某個階段所遇到的挫折全部歸罪給了老師和同學。趙承熙把合理的社會差異與不合理的社會不公混為一談。馬家爵把同學之間的矛盾上升到階級矛盾的高度,進而把苦難等同于正義,又把苦難者等同于正義的化身。

但是,正常的社會差異并不等同于非正常的社會不公,苦難也并不能等同于正義。若不能分清這一點,我們就會把因正常的社會差異而產生的仇恨看成正當,并把因此而產生的殺人行為視為正義,我們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仇富、仇官,就會認為趙承熙的所作所為是合理的,是正確的,甚至是悲壯的,就像趙承熙自己以為的那樣。

盧剛殺死6個老師和同學后,再殺死自己;趙承熙殺死32個同學后,再殺死自己;馬家爵殺死4個同學后,被政府槍決。

仇恨的結果必然是這樣。不只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這柄仇恨之劍,一旦舉起,就不只是刺穿別人所愛的人,也會刺穿自己所愛的人,以及愛自己的人。

因此,被仇恨所傷害是不幸的,而被仇恨所奴役也是不幸的。被仇恨所傷害是苦難,而被仇恨所奴役的,也是苦難。所以牧師說:“他也是一個受傷的靈魂。”所以勞拉說:“你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和安慰,對此我感到心痛。”

我也心痛。

 

那么仇恨又是怎么產生的呢?也許有許多原因導致了仇恨的產生,但歸結起來,應該也只有一個:因為愛的缺失。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跟盧剛一樣——不只是你,我也是,活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失敗,沮喪,氣餒,乃至絕望。因為努力卻不被承認,付出卻沒有收獲,生命就像被風吹散的云,又像到了季節卻結不出果子的樹。

或是跟馬家爵一樣,在這個勢利的社會里,不被喜愛,不被歡迎,卻被輕看,卻被藐視。

但是,這個時候,就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走過來,哪怕只有一個人走過來,可能也只要一個人走過來,看著我的眼睛,真誠地對我說:“其實你很棒”。人生的光景也許立即改變。

想想馬家爵吧,如果當時有個同學走過來對他說:其實我們都很欣賞你。其實我們都很喜歡你。結果會怎樣?結果會不會改變?完全地改變?我想應該會的,一定會的。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句話,也只要一句話,就能把一個人從仇恨中搶救出來。

遺憾的是,總是沒有人對我們說這句話,我們孤單、氣餒、絕望,可是沒有來對我們說這句話。

這就是我要對你說的:正是因為沒有人來對你說這句話,所以你要自己對自己說這句話:

你很棒!

是的,我們要自己欣賞自己,自己愛自己。只有在自己欣賞自己、自己愛自己的時候,面對他人的光彩和光榮,我們才有可能:贊賞而非不平,羨慕而非嫉妒。《圣經》里說:“嫉妒是骨中的朽爛”。也就是說,嫉妒首先破碎的是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是別人。

如果你覺得沒有一個人愛你,那么你要相信,造你的那一位,他一定愛著你。如果你覺得沒有一個人愛你,那么你要相信,有一個人一定愛著你,自始至終都愛著你。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夠阻止你愛自己。你要愛自己。你必須愛自己。當你覺得沒有一個人愛你的時候,甚至當你覺得上帝也不愛你的時候,你就要更愛自己——更有尊嚴地活著,更美善地活著,更好地活著。

你若愛自己,你自然就會建設自己,使自己更好,而不是更壞,使自己更茁壯,而不是更衰敗。你若不愛自己,那么,縱使全世界都來愛你,也是沒有用的。你還是會自憐自艾,乃至自暴自棄;你還是有可能被仇恨所操縱、所吞噬,毀滅別人,毀滅自己。

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

耶穌說: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耶穌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耶穌說: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看起來,耶穌似乎只是在要求我們去愛別人,不愛自己。但是,如果你仔細地聽,仔細地看,就會驀然發現,原來并非如此,原來他也在教導我們如何愛自己。“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就是說,你要別人對你慷慨,你就要對別人慷慨;你要別人對你誠懇,你就要對別人誠懇;你要別人對你仁慈,你就要對別人仁慈。總之是:你要別人愛你,你就要愛別人。所以,所有的愛別人,其實都是在愛自己。

所謂“愛人如己”,并不是不愛自己,而是要像愛自己一樣地愛別人,要像愛自己一樣地,愛那不可愛的,愛那可詛咒的,可憎恨的。

愛,不止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信仰。

情人節快樂!

 

網站首頁 關于一二 產品中心 一二資訊 人力資源 聯系我們
首頁咨詢產品